在“双碳”趋势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体化压铸技术已成功推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在零件性能三维模型、生产效率、制造成本等方面引领汽车行业的制造变革。基于汽车行业的轻量化发展趋势,铝、镁等轻质合金成为取代钢质材料的理想选材,同时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亦有助于轻量化的实现。目前可用于车身结构件的铝、镁合金材料有限,且以热处理态的铝合金为主,因此,开发免热处理态的高强韧铝合㊣金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大型一体化压铸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其结构件的设计及其与车身结构的连接、大型压铸装备开发及智能化、以及大型一体化压铸模具开发及大型一体化压铸工艺等方面同样存在重大技术挑战。
本专题聚焦新能源汽车大型一体化压铸技术,基于压铸企业在该技术领域的多年实践经验,探讨一体化压铸所涉及的集成化设计、免热处理铝合㊣金、压铸装备、压铸模具、压铸工艺、机加工技术、装配技术、检测技术等重点技术环节。针对近年来一体化压铸铝合金和镁合金及大型一体化结构部件高压铸造成形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为一体化压铸大型复杂车身结构件研发提供参考。
“一体化压铸技术”专题将在《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24年44卷08期上发表,本专题学术主编为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万里,邀请吉林大学查敏教授为专题特邀专家,专题分为上下两期,上期内容主要包括技术综述、材料开发和装备技术;下期内㊣容主要包括压铸/机加工工艺、装配技术、检测技术和相关产品开发案例。
1970年生,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日本名古屋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1994~2013年,任职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2013年8月至今,任职于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任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院院长。
长期从事㊣铝合金压铸成型技术理论研究并深耕一线技术开发实践,兼具深厚的学术界理论基础和工业界产品、技术实践开发的工作经验,在高性能压铸铝合金材料、压铸成型工艺、压铸模具优化设计、压铸成型装备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省部级产学研项目11项,其中重点研发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2本,合作著作2本。
广东鸿图一体化压铸技术团队由万里博士于2020年组建,包含同步设计、材料开发、装备技术、模具技术、压铸工艺、机加㊣工技术、装配技术、检测技术等技术领域的工程师30余人。现团队拥有海内外博士4人,硕士12人,高工8人。团队针对新能源汽车大型一体化压铸全技术㊣链条展开研发,先后完成6800T、7000T、12000T、16000T超大型压铸设备的开㊣发与导入,并成功开发了后地板、前舱和电池托盘等多款大型一体化产品。
吉✅林大学教授,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国家级青年人才,担任 “吉林大学先进✅轻合金加工㊣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轻合金组织控制与强韧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优青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cta Material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 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系列发明专利在企业转化实施。获全国高校冶金院长奖、《MRL期刊》突出贡献奖等;担任中国材料学会凝固分会副秘书长以及《金属学报》、《MRL》、《JMA》等学术期刊青年编委等兼职;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担任大会主席/执行主席、作邀请报告20余次。
吉林大学先进轻合金团队面向轻量化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轻合金高性能化与低成本化国际前沿,围绕汽车、高铁等制造关键㊣领域,开展先进轻合金新型成分设计、凝固与变形组织调控、强韧化与短流程高效制备研究,是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近5年,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优秀青年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基金重点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以及专利转化项目10余项。团队研发的新型高性能、低成本轻质金属材料(镁、铝、钛等)、强韧化及短流程制备加工技术在一汽、吉林启星、河南明镁、江苏世豪、哈尔滨吉星等企业进行技术转化,有力支撑吉林省支柱产业汽车和高速列车制造行业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东北振兴。
查敏1 顾焘1 马品奎1 陈豫增2,3 姜巨福4 贾海龙1 王成刚5 邓彦超6 李进步6 王一男5 宋家旺1 王慧远1,7
1.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苏州匀晶金属㊣科技有限公司;4.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一汽铸造有限公司;6.宁波赛维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7.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周泓江1 黄华1,2 朱宇1 邓杏坚1 钟宇毅2 梁毅烽2 林韵1 闫锋1 林宇飞1 万里1,2
黄华1,2 朱宇1 林韵1 陈诗明2 张蕾2 赵少亮1 邓杏坚1 黄熙泰1 林宇飞1 钟宇毅2 万里1,2